江苏徐州:从“小田丰产”到“大田丰收” 土里“淘金”忙

发布时间:2023-12-27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

  据了解,今年徐州市小麦单产预计达到443.9公斤,同比增长7.3公斤。示范田中的新品种“徐麦44”以亩产786.9公斤刷新徐州地区小麦最高单产纪录,但在对比之下“大田”产量仍有进步空间。如何让高产稳产小麦从“示范田”走入每个农户的田间地头?让最高纪录成为农户的普遍成绩?近日,记者走访了徐州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农技中心专家以及农户,通过

  烈日当头,空气中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冯国华正在市农科院的选种圃里巡视。此时的种子还没有名字,统称为材料XX号。50亩的选种圃内,两万多个材料以2米长为一个单位,逐一排列种植着。

  每一粒从实验室走出来的种子都需要在这片“小小田”中试炼一番。种植区域前放置着提示牌,以便区分、记录不同麦种的生长效果。为更好地模拟小麦可能遇到的各种生长问题,“小小田”里不施肥、不打药,在自然的优胜劣汰中不同种子进行着产量和抗性的较量。

  来到实验室,科学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采样化验、分析两万多个材料经过一轮轮筛选后,能进入鉴定环节的有200多个,而最后通过专业测试可以大面积试验种植的仅有四五个。产量品质都更胜一筹的小麦才能去掉曾经的“材料代号”,获得真正的“名字”。

  “从杂交开始到稳定要6年,参加试验,预试1年,区试2年,生产试验1年,年年都会有不合格的品种被淘汰。”冯国华说。

  今年刚刚通过审定的“徐麦44”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脱颖而出,从“小小田”选种圃走入了相对广阔的“小田”示范田。示范田通常选在交通便利,便于观摩的地区。对于土地管理和种植要求与普通农田一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反应出小麦的特性。

  “徐麦44”的主要市场是黄淮地区,但是不同城市之间土质、气候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换了生长环境的“徐麦44”是否还能“爬坡过坎”,坐稳优质种子的地位,仍是个未知数。

  为此,市农科院在多个城市设置20多个示范点进行了大面积试种,综合评估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小麦产量如何,是否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新品种在示范田种植的成败与否,决定着这个品种未来能否走入市场。

  6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铜山区利国镇谭家村时,种植大户狄崇振正在村委会和利国镇农技中心副主任王培军、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马红勃在复盘今年的小麦夏收产量今年1700亩的小麦产量较以往又有所提升,平均亩产已达到了600多公斤!

  狄崇振是利国镇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今年,他与市农科院合作选取100亩左右的示范田种植“徐麦44”也取得了大丰产。老狄在“徐麦44”身上仿佛看到了6年前“徐麦35”的影子,欣慰地说:“当初利国镇只有我试种徐麦35,现在全镇种植培养面积达到了近70%,粮食平均产量因此有了整体提升。”

  2015年,老狄流转了1400多亩地,经人介绍与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彼时,“徐麦35”刚刚通过国家审定,由农科院提供良种,老狄种植,最后收获的小麦农科院按市场价回收。

  2016年6月,历经8个月的精心耕作,“徐麦35”的示范田迎来了第一次的收获,“600公斤/亩!”这一个数字远超以往的平均产量,村民种植的小麦品种多、杂,产量基本都在400公斤,能突破500公斤算高产。

  一个成熟的新品种线年。在推广过程中,观摩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展示田的作用,不同品种的小麦“同台竞技”,农户从而挑选出最优品种。

  一波又一波的专家、大户、种业公司来到利国镇观摩,不少村民也动了心,“徐麦35”的种子在市场上一推出,纷纷转种了“徐麦35”。

  “当时看到老狄的示范田里种的徐麦35长得这么旺,大伙别提有多羡慕了!第二年我也买了这个品种,产量比之前种的明显高了不少,而且小麦穗多粒大,看着就喜人。前阵子听说示范田种的徐麦44产量更高,等种子上市了,我准备种这个新品种,争取产量再拔高一截。”提及新品种,谭家村村民孙建语气中满是期待与喜悦。

  目前,“徐麦35”在利国镇的种植培养面积占比已达到了近70%,当地小麦亩产也从以前的400公斤左右增加到如今的600公斤以上。据了解,“徐麦33”“徐麦35”在徐州市的种植培养面积占比已达30%左右,除此以外,“淮麦33”“保麦919”等品种的覆盖率也慢慢变得高,这些主体品种、优质品种从“小田”走向“大田”,为徐州市小麦高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开端。

  “示范田种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要让示范田内的经验渗透到每个农户是个长远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冯国华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农户购买种子时,对种子缺乏了解,不能根据土地的真实的情况选择小麦适合的品种,这也是没办法种出优质小麦的根本原因之一。

  冯国华点出了问题所在,目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众多,很多农户不知道怎么选择种子,往往是销售人员推荐哪个就购买哪个,种植的主体品种不突出,这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的因素之一。示范田对于农户的科学选种及科学种植有一定的引导带动作用。

  “新品种进入示范田后,不仅对种子本身能否适应环境是一场考验,对于农户的管理模式、种植技术更是一场挑战,这些都是高产稳产的重要的条件。”农科院技术特派员马红勃和记者说,仅仅是去年秋播这一个周期,农科院就在秋播前和今年3月,根据小麦不同的种植阶段,对利国镇农户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培训,指导农户如何对小麦生长进行全流程管理。

  “过去一直觉得种了几十年的地,种小麦还要别人教?后来和示范田比对才发现,虽然都是种地,但里面真有大学问。”正在运输粮食的利国镇村民赵孝田笑称自己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也算半个农技专家了。

  虽然种粮仍是“靠天吃饭”,但是掌握了技术的“知天而作”才是因对各种情况的最优策略。为了教会农户正确的种植方式,市农委、农技站往往会开展多次技术培养和训练,教授农户如何科学种植。播种量多少合适、怎么施肥、病虫害防治时机是何时,这些种植的技术因素对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接受科学的种植指导,随着农技人员分区域深入生产一线,这样的一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善。取得高产丰收喜人成绩离不开好品种、好技术的完美配合。实际上,除了良种与良技的相互作用,规模化种植也势在必行。”王培军说。

  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小麦产业链的发展,分散种植的“小农耕作”实现了大跨越,并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转变。对于小农户来说,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生产模式是应对“如何种好地”的应有之策,慢慢的变多的农户加入到“大户”队伍中,承包土地进行大面积种植经营。不管是通过流转还是托管的方式,都能轻松实现农业效益的增加,特别是种植大户以家庭农场模式为经营主体,正在快速崛起。

  “目前,徐麦44的试验田单产已经有所突破,但要达到徐麦35广泛种植的程度还需要种业公司、农户、农技人员的多方努力。”冯国华手中抓着一把金黄饱满的麦粒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