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扶农解困促增收 探小合作社奔向现代化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3-22 作者: 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禀赋,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各地政府部门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帮扶指导下,小种子迸发大能量,土特产撬动大产业;小农户融入大农业,合作社闯出“致富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近日,记者前往封丘县、辉县、浚县等地,了解当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掀起的新变化。

  金银花,学名忍冬,自古以来因其药用价值而被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近年来,黄德镇作为河南封丘县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在保证粮食作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优势,把培育壮大金银花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村金银花示范基地有500亩,种植规模达1000亩。现在是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跟过去相比,金银花不仅从土特产变成了‘金招牌’,乡亲们的收入也比过去翻了几番。”封丘县贾庄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刘保彬说。

  在合作社加工车间,一台科技范儿十足的“大家伙”正在隆隆作业,一旁的社员将一袋袋新采摘的金银花倒入进料口,不消一刻,金花、银花和叶子就被筛选完毕。

  “你看,这是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色选机,以前大伙儿的金银花要么拉到县里去筛选,要么作为便宜的通货直接售卖,现在有了色选机,不仅成本降低了,而且质量和售价都上来了,每亩就能多收入2000元。”

  刘保彬说,这是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资金并发起的“星援河南”项目资助的农资设备,除了智能色选机,项目还给合作社送来了复合肥、喷枪打药机、修剪机等,资助金额达100万元。“有了现代化设备的帮助,非常大地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大幅度的提高后,社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自然就慢慢的变好。”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星援河南”项目负责人邹庆介绍,在资助项目落地前,基金会在当地开展了5个月的调研和交流,贾庄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银花产业链相对成熟,集体带动性较强,被确定为帮扶对象。

  如今,在各方合力指导帮助下,合作社营业范围进一步延伸,已然形成从育苗、种植、采摘、收购到烘干加工的全产业链,金银花作为封丘的“金名片”“名产品”从家门口销往各地,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11月的浚县善堂镇杨梁村,地里的花生已收割完毕,农民正在进行播种小麦的准备。杨梁村多年来以种植花生为主,曾经这里的发展因种植结构单一、分散而停滞不前,如今,在政策帮扶、资金援助与科学指导后,这里发生了大变化:成立合作社,科学种植新品种,探索产业化发展,花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邹庆介绍,项目援助合作社采购优质花生种、拌种剂和化肥等农资,免费发放给农户,并聘请专家指导农户种植和管理,同时进行水土检测,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

  项目帮助当地成立合作社并送去1.2万斤高油酸93号种子,免费发放给了农户。在专家的指导下,农户采用套种的方式符合两种作物各自丰产栽培的特点,既能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又能提高产量,保证了花生实现高产。到2023年,已经有30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种植高油酸93号,花生的质量和产量迎来双提升。

  “以前的品种普遍产量在600~800斤,现在我们的花生,果大产量高,基本上每亩达1000斤。比如一亩多增收200斤,就能增收1000元,本身花生又是种子,价格高,农户的受益就显而易见呀。”

  杨梁村党支部书记、浚县昊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国战说,从前,村民们只懂得实打实地种植花生、卖花生原料,现在在县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星巴克基金会的支持下与县驻村书记的带领下,成立以村集体为主的新的合作社,带头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既帮助种植户提高花生“含金量”,也能提供生产种植的服务,迈进商业市场。此外,合作社与大农联建立合作,成立村饲料加工厂,把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加工成饲料,增加合作社产业延伸发展。

  “仅收购花生秧,社员每亩又能多收入200元~3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就能增收30余万元,花生真是浑身都是宝啊。”宋国战说。

  距离辉县市区45公里,在南寨镇东北方向,有一块群山环绕,行手掌之势的“小平地”,这就是蒿地掌村。2015年当地成立了辉县市蒿地掌农林牧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大园区、小业主”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农民利益与园区利益拧成一根绳,园区和业主、合作社和农户共担风险,共同受益。

  “你看,这个生产车间占地700余平方米,是乡村发展基金会和星巴克基金会援建的,解决了十几个村民就业。”辉县市南寨镇蒿地掌村党总支书记元银贵说,在辉县市乡村振兴局的推荐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进行当地考验查证,综合评估后,2021年蒿地掌村农林牧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星援河南”帮扶对象之一。

  邹庆介绍,项目启动后,相继帮助社员复耕复产,除了发放化肥等农资,还邀请省市专家担任合作社种植培训及指导顾问,现场指导果树修剪,同时改良种植品种,提高品质和产量。同时,项目还援助合作社购买了剥核桃皮机器等设备,以提高核桃的采摘、剥壳、晾晒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核桃产量的提升,让合作社不断壮大,带领社员实现增收就成了元银贵的目标。

  “我们合作社建厂房、办公司,一是实现了从委托加工到自行加工的转变,二是合作社自行生产,工人就地解决,农户也参与到其中,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元银贵说。

  据了解,目前,合作社涵盖社员102户,种植培养面积达400亩,在项目的支持下,合作社产品从依赖委托加工转变为后期自行生产加工,推出了深加工产品“蒿地掌烤核桃”。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组织内外培训交流,提升合作社产业思路,建成了“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今年年初,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分红,社员们分到了5万多元。“领到钱的社员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元银贵说。

  今年4月份,“辉县山楂”作为辉县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亮相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此次展览会上,代表企业“辉县市南寨镇三官庙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携带的“冻干山楂”系列山楂制品因产地优良、口感香甜而广受大众好评,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受喜爱产品”。

  2010年,辉县山楂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2022年,辉县山楂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辉县山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已然成为辉县的一张名片。

  43岁的王新生是辉县市三官庙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缺少资金与设备,不懂如何科学种植,曾经,合作社也面临诸多难题。

  “后来,当辉县市乡村振兴局把‘星援河南’项目推荐过来时,就像是及时雨,我们的难题有着落了。”王新生说,项目不仅带来了轨道运输机、供应链设备等援助,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产品包装问题,又请来了专家为农户开展培训,指导山楂种植和修剪,提高了品质和产量,还请专人进行水土检测,确保山楂质量、安全。

  说起此事,辉县市南寨村村民、三官庙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张小朋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们都是人工从山上往山下背,一天也摘不了多少,现在有了轨道运输机作业,追肥、采摘核桃的运输难度大幅度减少了。”

  今年,合作社为6家村集体每家发放1500元,10户示范户每户200元,1名优秀示范户1000元,团队奖励2200元。合作社还带动了两个村的苹果种植,以及一个镇的红薯种植。通过援助,合作社加工能力增强,产品营销售卖渠道不断拓宽,带动当地村民稳定就业。

  “现在,我感觉合作社有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大伙儿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王新生说,目前,他正在积极与有名的公司对接,希望能把山楂品牌做优做强,稳扎稳打地走出河南,叫响全国。

  小背景:在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与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支持下,为帮乡村地区产业振兴解决农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2021年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会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500万元,并发起星援河南项目,以“提质增效带动创新”的组合方式,通过基地复产复耕、合作社主题培育、产品的质量提升、供应链设施设备优化和本土人才培育等板块,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稳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