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茹振钢:不断寻找小麦“尖子生”丨全国两会财经访谈

发布时间:2024-03-13 作者: 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精确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目标为“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而河南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粮食的目标则是“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河南依然扛起全国粮食产量1/10的重任。

  如何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该如何更好地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潜心研究小麦育种40余年,他是“麦爸”,也是“麦霸”。

  聚焦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总目标,茹振钢和他的团队在过去一年潜心研究、孜孜不倦,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了不少新进展。

  “科研上,我们完成偃麦草与小麦结合的基因测序,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茹振钢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小麦5ES/5DL染色体为杂交小麦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好的基础,并且实现了全国小麦育种领域的科研共享。通过上述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培育出了3个新品种,相关性能很不错,进一步证实了该领域小麦基因的领先型、突破性、不可或缺性。

  不同性能的小麦基因,在茹振钢的手中,似乎变成了一块块有趣的拼图,通过不断筛选、培育,将更多更好的优良基因“拼”在一起,以期寻找长得更壮、产量更多、更能抵御各种病虫害的小麦“尖子生”。

  “我们将抗赤霉病的几组小麦基因,与高产基因结合,培育出了新品种,使得高产小麦不再受赤霉病的骚扰。”茹振钢介绍说,此外,2023年,他们在云南搜集到了很多小麦材料,其中就有抗低温基因的,计划与河南高产小麦品种结合,这样杂交出来的小麦将不再惧怕“倒春寒”,为小麦的安全、高产再上一层“保险”。

  “团队在云南还采集到了一种强秆小麦,这是我研究小麦育种40多年来从来就没见到过的强秆。”提及此,茹振钢的语气中掩藏不住兴奋,他表示,下一步,计划将这株小麦样本与超高产品种杂交,高产、强壮、抗倒伏,这些性能结合起来,将为小麦达到亩产2000斤奠定良好的基础。“各项研究进展很快,大家干劲儿十足。我们不断将最先进的技术、最硬核的小麦基因聚合在一起,为河南小麦、中国小麦不断增产提质贡献科研力量。”

  在河南科技学院校园内,记者看到了茹振钢的实验室。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到人工气候室,转入智能温室,再到室外实验田,一路走下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这短短的几分钟,将小麦育种的时间缩短了好几年。茹振钢介绍,人工气候室通过计算机实时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将智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综合利用,加速小麦的生长,达到一年五熟甚至一年六熟,来提升小麦育种的速度,用智能计算赋能试验研究,大约2年就能完成过去8年的育种工作量。

  每天早上,茹振钢总要先看看实验室里的小麦长势,然后召集研究生、博士生们开例会,随后再度投身实验室,忙碌各种科研工作。

  与小麦“打交道”40余年,对于小麦研究的痴迷早已镌刻进茹振钢的基因中。看到麦苗长势喜人,他就发自内心为它们开心;看到麦苗受冻、感病、倒伏,他就抑制不住地心痛。对待每一株小麦,他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细之又细。

  正是靠着这份痴迷,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茹振钢在小麦品种创新方面交出了硕果满满的“成绩单”: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64”“矮抗58”“百农4199”“百农1316”等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百农5819”“百农5199”“百农4299”等一批新品种已培育成功并持续推广。

  下一步,河南如何更好地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作为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茹振钢怎么看?

  茹振钢表示,目前,河南已形成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学技术创新大格局,其中,中原农谷就是河南打造农业强省、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的一个重要抓手。我省地处中原,农耕文明悠久,粮食作物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素有“国人粮仓”美誉。中原农谷位于北纬35度,农作物资源种类丰富,光热水气资源充足,天气特征情况适宜,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其中,原阳大米、延津“中国第一麦”享誉全国,是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黄淮海地区育种繁种、开展农业科研的优势区域。“我们的实验室距离中原农谷很近,在中原农谷内也有布局,力争为中原农谷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原农谷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不断蓄能增势,农业科研平台加速汇集,神农种业实验室挂牌成立,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创新研究,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签约入驻,黄河实验室、平原实验室落户运行,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先正达集团、中农发种业、心连心集团等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获嘉县花溪科技智慧农机挂牌上市,多个院士团队、300多名科研人员常年驻地开展科研工作。

  “希望汇聚新乡、全省乃至更多的力量,加快建设中原农谷。”茹振钢说,中原农谷的建设不仅服务于河南,未来更将服务于全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茹振钢为履职做了一系列调研。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计划围绕自己的调研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是建议助推乡村振兴,打牢人才基础;一个是建议将农作物生产纳入碳汇经济结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又带来哪些建议?

  “今年我着重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怀精神文化层面,一个是服务经济发展层面。”茹振钢说,他带到全国两会的第一个建议,是建议加强群众阅读设施建设。当前,短视频、长视频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阅读时间减少,过于碎片化。阅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的书店、书亭、阅读屋、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并不多。因此,他建议在社区、街道等合适的地方,加强书店、书亭、阅读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食粮。

  此外,茹振钢认为,目前高校教育与企业未来的发展之间有“断层”,高校在理论培养、技术培养方面具备优势,但一些先进化设备的配置落后于企业。他建议加大产学研对接,鼓励更多高校在校生到企业去、到发展一线去,在学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进而提升高校的人才教育培训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合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高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