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斤产粮目标如何兑现?

发布时间:2024-02-25 作者: 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新一年的产粮目标持续锁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面积提高单产,也是今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2024年,数以万亿斤的粮食产量从何而来?我国三大主粮在单产提升方面还有怎样的潜力?三大主粮如何兑现产粮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23年,玉米产量达到5776.8亿斤,比上年增加232.8亿斤,4.2%的增长量,让玉米在三大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上,几乎“一骑绝尘”。

  的确,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玉米是重点作物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看来,作为碳四植物的玉米,光合效率更高,增产潜力更大,也比小麦和水稻更容易获得高产。

  事实上,玉米的增长潜力正在兑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新疆地区种植的玉米在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十万亩方单产分别创出1545.94公斤、1427.66公斤、1300.67公斤、1117.4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李少昆讲述,这一年,他也多次前往新疆伊犁州等地区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

  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水稻产量对我国年度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率可达到40%左右。2023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34亿亩,单产可达到475.8公斤/亩,总产量为4132.1亿斤。

  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徐春春告诉记者,纵观过往,许多年份水稻面积的缩减,实际上很大程度源于我国主动性地结构调整,例如同季作物里玉米大豆的扩种;也有一小部分原因在于不同年景里的自然灾害。“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就是农民在效益面前所作出的选择。毕竟如果种植双季稻,双抢期间效益有限,比较费工费力,客观上也影响着农民的种植意愿。”

  徐春春介绍,2024年在我国水稻生产和供应充足的当下,提高水稻单产仍是科研工作的重点。“随着粮食食品供给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于稻谷本身的需求量或许没那么高了,但大米仍然是我国14亿人的最主要口粮。这也促使我们对于大米的生产目标从仅仅关注产量,到现在关注产量和品质。”

  徐春春谈及水稻单产提升的潜力,称最重要的即是品种的创新,我国水稻产量每一次迈上新台阶,都与品种创新息息相关。而在品种创新之外,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提升,农业作业机械装备设施的普及,也都是提升单产的潜力所在。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第二大口粮作物。我国小麦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5亿亩左右,处于世界第三位。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党委书记刘录祥告诉记者,我国小麦的总产量和大面积单产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远高于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主产国。但由于土壤、气候、种植制度的复杂性和管理技术的差异性,使得国内不同生态区之间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农田之间小麦单产差距很大。

  具体到各个方面,刘录祥指出,从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看,2022年我国小麦平均区试亩产为475.1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390.4公斤高了84.7公斤。从生态区域看,2022年黄淮海麦区平均亩产约430公斤,西南麦区平均亩产约230公斤,相差200公斤。而从种植类型看,我国冬小麦平均亩产比春小麦高94.6公斤,水浇地小麦比旱地麦高86.8公斤。此外,刘录祥表示,不同地区因种植制度、栽培模式、技术到位率等因素,单产差异明显,因此小麦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潜力仍然较大。

  也正是这些因素,2024年农业农村部将扩大100个小麦整建制推进县,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和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应该说,小麦最核心的增产潜力仍然是品种,小麦优良品种对增产的贡献可以达到50%。而只有通过科技实现单产突破,培育出更高水准的良种,才能真正提升粮食的质量,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刘录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