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品种全部国产自育背后的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3-12-24 作者: 乐鱼全站最新官网登录

  近年来,全球小麦种业呈快速发展形态趋势。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年全球小麦种业市值为22.69亿美元,预计2019—2026年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2026年达到30.72亿美元。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种子市场,占据35.03%的市场占有率;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而

  “十三五”期间,我国小麦产量牢牢锁定在1.3亿吨以上,位居全球第一。硬币的另一面,是小麦播种面积累计减少1980万亩。

  面积减产量却不减,得益于小麦亩产的逐步的提升。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小麦平均单产比美、加、澳、俄等小麦出口大国高70%左右。

  这份优异成绩背后是育种科技的支撑。每一次,当小麦把穗头垂得更低,中国小麦育种人的腰板就挺得更直。

  在育种材料创新上,我国小麦育种家注重利用野生近缘物种优异基因进行小麦种质创新,先后实现偃麦草、簇毛麦、冰草、黑麦、鹅观草属与小麦的远缘杂交,并向小麦导入野生种有益基因,对小麦种业发展贡献巨大。

  在育种技术和手段上,我国研发的小麦SNP育种芯片、基因特异性标记的KASP高通量检测以及分子模块育种技术,已在常规育种中得到普遍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已慢慢的变成为培育重大品种的常规手段。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育成了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和超强筋早熟抗病小麦新品种“济麦44”,前者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省级主导品种,亩产突破800公斤,累计推广种植5738.5万亩;后者获得品种转让收益1500万元,创全国最高纪录。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吃得饱”提升为“吃得好”。小麦作为主要口粮之一,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成为刚性之需。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逐步的提升小麦单产以维持总产的同时,大力推新创优,小麦优质强筋、弱筋品种不断问世。

  与此同时,我国小麦主产区向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集中,优质品种在这些地区得到大力推广。目前,冀、鲁、豫、苏、皖五省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2%,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育种技术的地域特色也进一步凸显。如华北麦区的节水抗旱育种,黄淮麦区的高产育种和优质强筋育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和优质弱筋育种,西北和西南麦区的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等,实现了从单一的抗锈、丰产育种到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综合育种的转变。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2019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组开展了“首届黄淮麦区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并向社会公布推荐。

  此次鉴评活动上,来自黄淮麦区的27个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制成面包、馒头、面条3种面制品,由10家面粉和面制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个小麦质量权威检验测试的机构、小麦育种科研单位及农业主管部门组成的质量鉴评委员会对面制品食味、外观等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现场鉴评。

  通过专家组的综合鉴评,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等21个品种被鉴评为面包小麦品种,其中新麦26、济麦229和师栾02-1与加西硬红春2号面包品质相当;藁优2018等10个品种被鉴评为馒头小麦品种;藁优2018等27个品种被鉴评为面条小麦品种。